《周·知》| 欧盟将打开”潘多拉之盒”?“反胁迫工具”来了!

欧盟推出反胁迫工具

12月8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打击第三国使用经济胁迫的行为的新工具”。引发各界强烈关注。但是该草案也引发诸多争议,包括是否符合国际多边协议规则,以及生效后是否引发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滚雪球”效应。该草案或与中国等外国企业利益相关。因此欧盟中国商会快速综合编译了欧委会相关材料及重要媒体报道,旨在让广大会员和读者快速了解该“反胁迫工具”。请注意以下外方言论不代表欧盟中国商会立场。
欧盟及其成员国近年来受到第三国故意的经济施压,这一法律工具是对其的回应。该工具加强了欧盟的“工具箱”,使欧盟能够在全球舞台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反胁迫新工具的目的是阻止各国限制或威胁限制贸易或投资,以使欧盟在气候变化、税收或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政策发生变化。反胁迫工具将对话作为第一步,缓和并促使停止具体的胁迫性措施。欧盟采取的任何反措施只在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经济恐吓的情况下作为最后的手段使用。经济恐吓的形式多种,其包括第三国家对欧盟使用明确的胁迫和贸易保护工具,对来自某个欧盟国家的货物进行选择性的边境或食品安全检查,以及抵制某些原产地的货物等。该工具的目标是维护欧盟和成员国做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合法权利,防止第三国对欧盟或其成员国的主权进行严重干涉。
英国《金融时报》12月7日报道称,反胁迫工具在欧盟内部遭到质疑,虽然该提案意义深远,但一些欧洲国家担心贸易冲突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此希望踩下刹车。“我们对这项提案非常关注,”一位欧盟贸易外交官说。“当然,欧盟在其贸易和外交政策中不应该是天真的。但我们不能成为导致贸易争端升级的人。”
从理论上讲,新的反胁迫工具是为了阻止各国使用欺凌策略。但在实践中,该提案有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的Hosuk Lee-Makiyama说:“问题是,拟议的法规是否会真正成为对胁迫性超级大国(如俄罗斯、美国或中国)的有效威慑–或者只是另一个贸易刺激因素。”Lee-Makiyama警告说,欧盟会有很多损失。”使用这种手段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第三国家不会报复,而且他们比欧盟损失更大。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说:“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时候,贸易正日益被武器化,欧盟及其成员国成为经济恐吓的目标。我们需要适当的工具来应对。通过这项提案,我们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欧盟将坚定地捍卫其利益。反胁迫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一种威慑。但我们现在也有更多的工具可以在被逼迫时采取行动。这一工具将使我们能够应对未来几十年的地缘政治挑战,保持欧洲的强大和快速应对。”
有了这个新的工具,欧盟将能够以结构化和统一的方式来应对经济胁迫案件。专门的立法框架将确保可预测性和透明度,该立法框架还强调了欧盟对规则的坚持。
欧盟将直接与有关国家接触,以停止其对欧盟及成员国的经济恐吓。如果经济恐吓没有立即停止,新的文书将允许欧盟迅速且有效地为不同情况提供量身定做的措施。反胁迫措施可能为征收关税并限制从有关国家的进口、限制服务或投资、限制该国进入欧盟市场等。
据金融时报12月7日透露,这项“反胁迫工具”将赋予欧委会广泛的权力,使其可在关税,配额,知识产权保护等层面采取相应措施,甚至可将有关国家排除在欧盟金融市场之外。不过,这个计划必须得到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以及欧洲议会的支持才能生效。而一些成员国担心,该条例可能违反世贸规则,加剧保护主义,破坏脆弱的贸易体系。
根据路透社12月8日消息,熟悉该提议的外交官表示,以中国为例,如果新措施今天就生效,可能会以贸易或投资限制的形式适用于中国。此前,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并称“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立方负责。”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也在8日发表了联合声明:“欧盟获悉,立陶宛的货物未通过中国海关清关,立陶宛的进口申请被拒绝。我们正与立陶宛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并通过在北京的欧盟驻华代表团及时收集信息。我们也正在与中国当局联系,以迅速澄清情况。”该声明还强调:“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政府。在这一长期既定的政策框架内,欧盟将在共同关心的领域与台湾进行合作和交流。”
《环球时报》12月8日的报道称,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被认为是欧盟这一政策的针对对象。对于一些媒体将此扯上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日表示,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中国从不搞单边制裁,从不搞长臂管辖,从不无理打压外国企业。‘经济胁迫’‘经济霸凌’的帽子无论如何也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金融时报》表示,据外交官称,瑞典、捷克和爱沙尼亚都对该方案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而芬兰和意大利则持怀疑态度。日本已经公开对欧盟该政策表示反对,美国也表达了担忧。
新工具的背景

欧委会的提案是应欧洲议会和一些成员国的要求提出的。欧委会、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在2月2日发表的关于阻止和抵制第三国经济胁迫行动的工具的联合声明中认可了该提案。该提案是在欧盟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公共咨询(包括影响评估)后制定的,在咨询中,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企业、行业协会和智库–广泛地指出了针对欧盟利益的经济恐吓和胁迫问题,并支持欧盟层面制定反胁迫工具。
接下来,该提案现在需要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讨论和同意。它将根据普通立法程序进行审议,根据该程序,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将在内部形成自己的立场,然后在欧委会的协助下再进行三边讨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利益相关者和公民可以提供近一步的反馈,欧委会将就此向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报告。
欧委会审查委员会对立法提出问题

欧委会监管审查委员会注意到在会前提供的有用的补充信息,并承诺对报告进行修改。然而,该报告仍有重大缺陷。审查委员会给出了有保留的肯定意见,并希望能纠正以下方面的问题:
(1) 报告没有很好地解释胁迫与国际法的关系。
(2) 报告没有充分解释与《阻断规约》和其他现有文书和立法的衔接问题。
(3) 报告没有完整、充分地介绍政策选择,也没有充分分析其效率和效果。
(4) 报告对在该机制下发起具体行动的触发因素、条件和标准不够明确。
另外需要提高的地方
(1) 报告应更好地解释,胁迫是对国际法惯例的违反,不属于国际条约及其解决机制的范畴。报告应该澄清,欧盟从未对胁迫行为采取任何报复性措施,因为欧盟缺乏法律手段。报告还应该解释,欧盟是国际上没有反胁迫的工具例外。
(2) 报告应更系统地提供经济胁迫的严重性在不断增加的证据。
(3) 报告应解释新工具与现有工具的衔接,如《欧盟封锁法规》和其他可用于劝阻和反胁迫的现有法律工具。报告应强调该工具将如何填补的空白以及如何保证和其他工具的一致性。
(4) 报告应解释,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和标准才能启动反胁迫案件。这些条件应该反映出在这种情况下欧盟需要做出的政治选择。报告还应该更好地解释采取具体反胁迫行动的过程,以及如何确保其决策的有效性。
(5)政策选择应是有效且高效的。反制措施的选择应更好地权衡到各选项之间可能存在的成本差异。
(6) 报告应更准确地说明所采取的行动需要的法律基础。

德国新总理上任,习近平主席致贺电

据新华社消息,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奥拉夫·朔尔茨,祝贺他当选德国联邦总理。
习近平指出,中德两国互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多年来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办成许多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以及世界的大事。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德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支持全球抗疫,推动经济复苏,展现了大国责任和担当。我高度重视中德关系发展,愿同你一道努力,以明年两国庆祝建交50周年为契机,巩固并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德关系迈上新台阶。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电祝贺朔尔茨当选德国联邦总理,表示中德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我期待同你建立并保持良好工作联系,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充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中德友好互利合作,再创佳绩。

前11月中国-欧盟进出口经贸数据

据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84万亿元,增长20%,占13.7%。其中,对欧盟出口3.01万亿元,增长23.9%;自欧盟进口1.83万亿元,增长14.2%;对欧盟贸易顺差1.18万亿元,增加42.5%。

智库观察

本期智库观察推荐阅读《严少华:欧盟战略自主与中国对欧战略新思维》。该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中国学者对欧盟的定位是将欧盟视为多极化世界中重要的一极,以及制衡美国单极霸权的潜在力量。因此,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联合欧洲制约霸权国家的行为,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原则。该文认为,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欧盟战略自主的契机,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防止欧盟战略自主走向与中国对抗的方向,应该是新时代中国对欧战略的重要命题。
另一篇推荐阅读为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的《欧洲人工智能进步的三重制约》(The triple constraint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 advancement in Europe):在中国和美国领先的AI领域,欧洲在人力资本、数据和可用融资方面的缺陷都阻碍了欧洲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什么样的政策将改善和促进欧洲的人工智能发展情况?请阅读本期智库观察。

注:上述外方言论不代表欧盟中国商会立场。

 

 欧盟中国商会 CCCEU